close
學習也可以很生活作者:林麗英 心路基金會-服務總督導 資料來源:PSN專刊5 其實,幼兒的學習與發展,都是為了提昇生活適應力做準備。許多人都以為幼兒的智能發展與認知學習,需透過書本、玩具、練習本及視聽教材才可達成,所以當孩子對靜態的學習沒有興趣時,老師就抱怨孩子坐不住,家長懷疑孩子有沒有過動?其實我們不妨把握生活的種種事件,隨機而適性地引導,你將會發現幼兒的潛力無窮;例如:利用早餐時間,把土司切成圓形、三角、長方形,再嵌入挖好相同形狀的大片吐司中,就成了最佳的形狀嵌形板;圓形吐司抹果醬、方形塗花生醬、三角形抹奶油,再一一配對合上,這不正是形狀配對的遊戲。 手眼協調的遊戲,可以是將吸管插入飲料罐中、把花埋入土中、把筷子插入筷子筒,或是把筆套上筆蓋、鑰匙插入鑰匙孔,而不是只是操作插棒玩具或串珠而已。要認識東西的名稱,不一定非得用圖卡或書本,在吃飯時,可以讓孩子說菜名、餐具名稱;洗澡時,數落浴室中的一景一物,到便利商店更是最佳的識物場所;上下樓梯可以唱數;進電梯可以認數字,更可以學「按」的動作。另外,收拾玩具時可以建立分類概念;而鑽進桌子底下再鑽出,不正是最好的鑽龍遊戲? 生活上的各種事物都可以達到認知、動作、語言訓練的目標,而不是非要用「教具」,要拿「筆」,要「靜坐」才能學。還記得兒時,我們提著東西走田埂的光景嗎?這不正是「走平衡木」的最佳訓練?用小手折韭菜花做成項鍊,剝荔枝時保留一層薄膜,這正是最好的精細動作訓練。用筍尖當針筒、用磚塊磨粉當藥粉,用橡皮筋串起來當聽診器,就可以來一場醫生看診,這正是現在幼兒欠缺的創意及表徵性遊戲。所以,取材於生活、應用於生活,才是最佳的學習素材。 http://baby.syinlu.org.tw/knowledge_detail.php?k=5&id=21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